在第一波疫情中「冲在一线,敢打头阵」的发热门诊已逐步「退烧」。如今,部分医院发热门诊一天接诊的患者数量甚至是个位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起源于2003年「非典」的发热门诊,在过去三年里,做到了「坚守阵地,绝不后退」,成为新冠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新冠降为「乙类乙管」之后,发热门诊这个特殊的哨点在扛住史上最强冲击之后,未来何去何从,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
《后疫情时代,发热门诊该取消了吗?》记录了第一波新冠疫情过后发热门诊从业者的思考,不乏一些不同观点的留言。
之所以会出现发热门诊「去留」这样的讨论,源于为了应对在疫情高峰阶段庞大的就诊群体,此前很多医院不再坚持「腋下体温达到或高于37.3℃患者必须先到发热门诊就诊」的规定,各科室均可以接诊发热病人。
「发热门诊未来应该成为平台科室,让不同专科医生,尤其是刚刚入职的年轻医生参与到发热门诊的轮转工作中来,让大家都能了解传染病,并且具备接诊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患者的能力,因为下一波疫情或许已在到来的路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执行主任林明贵对健康界说。
一天只接诊十几位病人
发热门诊恢复了过去的「岁月静好」模式。正如一名来自湖北的健康界网友留言所述,很多医院发热门诊一天接诊量不过十个人左右,其中多一半是来开药的,只有几位是发烧患者。
北京一位值岗发热门诊的医生告诉健康界,患者经常一落座,就开始讲述跟很多人一样的就诊原因:年前全家都阳了却发现家里退烧药不够,家人陆续康复后,「小药箱里不备点儿退烧药不踏实,所以来发热门诊挂号开药,以备不时之需」。
发热门诊接诊量骤降与新冠感染者数量减少有关。曾有专家预测,由于春节期间返乡导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新冠会在春节期间和节后广泛传播,甚至再次出现感染高峰。但事实上,由于人们防疫的意识普遍增强,因此在春节团聚和各地人潮汹涌的庆祝活动后,新冠病毒并未表现出如预测那般「狰狞」。
尽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邢铭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称,第二轮感染高峰可能会在3-5月到来,但根据中疾控3月4日发布的数据,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近1周(2月24日-3月2日)有所增加,3月2日为30.4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9.4%。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周媛(化名)是一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出身的县医院副院长,在院内分管医疗工作。这半个月她发现,往年冬春季节是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最多的时候,并且以流感和肺炎最为常见,今年却出乎她的意料,这类病人数量不足往年同期的一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发热门诊门可罗雀。
从本轮疫情爆发时「勇挑大梁的拳头科室」,到如今成为医院里的「小透明」,发热门诊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发热门诊要成为
一把随时能上战场杀敌的钢枪」
「发热门诊患者减少与本轮疫情让保持多年的『发热病人必须先到发热门诊筛查』的要求取消有关。在感染高峰和疫情趋缓的时候,很多发热病人都是直接到相关专科门诊挂号就诊。」林明贵向健康界表示,这并不利于院感工作的开展,况且,上一波疫情过去,下一波何时会突然「到访」,人们很难精准预测。
眼看发热门诊患者越来越少,未来发热门诊如何发展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周媛认为,发热门诊在疫情防控期间起到了预警和集中收治的作用,新冠转为「乙类乙管」之后,作用已经不明显,并且浪费人力,很多发热病人也不愿意到发热门诊首诊。
周媛对健康界建议,在医院内部应该由感染科确立一个机制,即定期收集发热病人的信息,做发热病种分析,定期公布监测结果,便于医院决策和传染病预警。
「如果发热门诊需要持续设置的话,应回归到专科范畴,比如冬春季节加强呼吸疾病的预警,夏秋以肠道疾病的发现和治疗为主,而不是只起到检查和开药作用。」周媛说。
不过,有健康界网友评论说:如果病人减少就不再重视发热门诊的设立,是在这轮疫情过后「好了伤疤忘了疼」,有卸磨杀驴之嫌。
事实上,在感染科医生心里,发热门诊始终都是「宝贝疙瘩」,感染科医生定期在此值岗,将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收治入感染科病房。
林明贵相信,发热门诊最终应发展成为一个平台科室,由哪个科室具体管理并不重要,最根本的是要让轮转的年轻医生和一部分其他科室医生在这里学习和锻炼,了解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无论面对下一波疫情到来,还是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激增,大家都能从容应对。
「发热门诊要成为一把需要时时擦亮的钢枪,医生就像战士,和平年代每个战士都要经常摸枪,一旦战争打响,大家都能具备上阵杀敌的勇气和能力。」林明贵说。
北大国际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荣义辉对健康界表示,医疗机构对发热门诊投入人力和物力并不为过,因为人们无法精准预判传染病会如何发展,这需要一个观察的过程,这个春节后新冠并没有大规模爆发,这是好事,但这并不能说明只有疫情急剧变化,对发热门诊的建设和投入才有意义。
打破千篇一律
各层级发热门诊有不同功能定位
发热门诊在国外形态各异。据了解,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跟中国类似,即医疗机构设有发热门诊,特别是在新冠大流行之后,所有发热病人必须先去发热门诊筛查,由医生进行甄别和诊断。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盛诺一家」美国分公司副经理石岩介绍,美国具备较为完善的分诊和预约制定,所以每位患者在就医时所接触到的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是有限并且可控的,家庭医生和社区医院也作为第一道防线对患者进行筛查,因此美国没有发热门诊。
连日来,中国感染学界的专家们均有关注发热门诊的设置问题。荣义辉说,大家普遍认为,新冠具备再次流行的可能,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分级诊疗的做法,把发热筛查工作下沉到二级医院,也就是让绝大部分轻症患者留在基层,以三级医院为主的大型医院则重点承担诊疗救治工作,包括新冠继发性感染、心肌损伤患者以及存在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的危急重症患者的诊疗和救治。
与此同时,三级医院不再保留筛查和哨点功能,这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可以下放到村和社区。荣义辉告诉健康界,这是大家目前讨论出的结果,也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但是发热病人分级诊疗的做法无法一蹴而就,因为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在硬件和软件上仍存在缺点和不足,比如抗生素使用的限制及规范性使用能力,以及二级医院相关诊疗设备还不完善等。当然,与医联体一样,信息化也是推动建设不同功能定位发热门诊的重要手段。
发热病人的分级诊疗离不开三级医院对基层的帮扶。荣义辉特别提到,二级医院医生在诊疗能力提升方面并不是最急迫的,毕竟还有三级医院兜底,目前最为重要的是提高对流行病学的调查能力和对患者集中发病的警惕性,这些亟待三级医院去进行培训。
「比如,几位病人是否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接触过同一个类似症状的人?或者他们是否在同一区域内出现?面对表现出集中发热的病人,很多基层医生的警惕性是不足的,因为在疫情期间如果发现这样的病人,会直接送到三级医院去,二级医院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和服务。」
发热门诊的设置亦需要医院进行整体的规划。资深医改专家徐毓才对健康界直言,目前很多医院在发热门诊和其他诊疗区域布局上,很难避免出现病毒大面积传播。因此在各级医院改建,尤其是二级医院扩建时,要对发热门诊的设置有清晰的规划。
他指出,这包括发热门诊要在距离上与急诊更近,便于两个科室相互转诊。同时,感染性疾病科也要设立包括生活区在内的独立区域,保证出现突发或新发传染病疫情之后,医护人员被封闭在其中能够正常生活。
毫无疑问,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无论是感染性疾病科还是发热门诊的建设,都具有战略意义。让荣义辉感到欣慰的是,在第一波疫情过后,包括他所供职的北大国际医院在内,部分三级医院都已经在发热病人处置方面回到了过去的状态,发热病人首诊仍然要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各个专科都收治发热病人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应对举措,第一波疫情已过,诊疗流程理应回归」。
荣义辉希望,各地对发热门诊的投入不再以金钱来衡量,因为一旦疫情大规模爆发,人力物力充沛的发热门诊能挽救很多生命,在这方面的建设宁可多投入,也要保障百姓安全。
标签: 标签: 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