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哪些古诗提到习俗 有哪些古诗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哪些古诗写到了传统节日风俗?
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2、《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f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6、《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中秋月》[宋]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8、《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9、《寒食》[唐]韩��: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关于风俗的古诗10首
关于风俗的古诗10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蜀中九日》、《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清明》、《清明夜》、《重阳席上赋白菊》、《寒食日即事》。
1、《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4、《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5、《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译文:
韵译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
散译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6、《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萧条寂寞。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7、《清明夜》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台阶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在回旋的走廊里走走停停,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地欣赏花。
8、《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
一满园的菊花好似郁金黄,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
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9、《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译文:
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一片如烟似雾,而我独自远在他乡,偏又遇上了寒食节,内心感到无限的悲凄。
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习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10、《寒食日即事》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有哪些古诗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写到了
传统节日
和习俗的古诗如下:
1、唐代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2、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3、明代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译文:月亮到中秋节的时候显得比其他时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经历的阴晴圆缺呢?算了吧,不管什么阴晴圆缺都不要再说,还是珍惜人世间的好时光吧!如此美好时节,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4、唐代王勃的《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5、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译文:这几天,他像流云飘哪里?忘了回家,不顾芳春将逝去。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泪眼倚楼不断自言语,双燕飞来,路上可与他相遇?纷乱春愁如柳絮,梦中到哪寻他去?
关于传统习俗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传统习俗的古诗有:
一、燃爆竹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
一自*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二、
猜灯谜
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
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
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五、
岳州观竞渡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眩�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六、放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
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七、鹊桥仙・七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关于风俗的诗句有哪些?
1. 关于风俗的诗句关于风俗的诗句 1. 关于民风民俗的古诗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话翻译: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2、《元日》【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白话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念奴娇・中秋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白话翻译: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我喝醉了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发狂般地歌唱,邀月赏心,邻对影子,伴着明月成了知心朋友。在如此飒风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于是便想着乘着这风就能完全地离去,又何必骑着大鹏鸟的羽翼。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 4、生查子・元夕 【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白话翻译: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5、《上元竹枝词》【作者】符曾 【朝代】清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元宵。 白话翻译: 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元宵。2. 带有古诗的民风民俗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尤眨�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3. 有关民俗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其实这方面的诗挺多的,好好看看。 中国法定节日有:新年(1月1日),全国放假一天;春节(农历新年),全国放假三天;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中国青年节(5月4日);护士国际节(5月12日);儿童节(6月1日);中国*诞生纪念日(7月1日);中国人民*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全国放假三天;记者节(11月8日)。人大代表提出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没办法,字数太多,无法显示,只能这样了。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4. 描写风俗习惯的诗句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 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元宵节: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明 唐寅《元宵》冬 至: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端午节: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 文秀《端午》七夕节: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 权德舆《七夕》唐 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春节的诗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端午节: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5. 形容民俗的诗句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水调歌头》(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查子・欧阳修(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6. 关于民风民俗的古诗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朝代】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白话翻译: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2、《元日》【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白话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3、念奴娇・中秋【作者】苏轼 【朝代】宋译文对照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白话翻译:置身高楼,凭高看去,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我喝醉了一边拍手打拍子一边发狂般地歌唱,邀月赏心,邻对影子,伴着明月成了知心朋友。在如此飒风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于是便想着乘着这风就能完全地离去,又何必骑着大鹏鸟的羽翼。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4、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 【朝代】宋译文对照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白话翻译: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5、《上元竹枝词》【作者】符曾 【朝代】清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元宵。白话翻译: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元宵。7. 描写我国传统习俗的诗句1`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e68a84e79fa5e9819331333330326631家扶得醉人归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 游伎皆��李,行歌尽落梅。 ?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3`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 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 三十六龙衔浪飞。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7`中庭地白树栖鸭,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1.社日,六畜祭祀2.元宵,看花灯3.除日,贴春联4.重阳,扫墓5.重阳,登高6.端午,赛龙舟7.中秋,赏月中秋: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历代诗人着力描写的重要内容。在这些诗章中,有记录各种传统习俗的,有抒发个人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可谓五彩纷呈。腊月廿五日,人们开始打扫卫生,以迎新春。清代诗人写道:“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太平甲子非容易,新历颁来仔细看。”年末岁尾,百姓希望来年五谷丰登,有“祭灶”风俗。晚清诗人罗昭隐这样描述:“一盏清茶一缕烟,灶神老爷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除夕守岁,一家人开怀畅饮,团圆取乐,共祝新年。宋代席振起在《守岁》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岁尾年初,家家爆竹,户户焰火,不绝于耳,气势如虹。元代诗人赵孟�\在《岁月》中说:“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地落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描写春节喜庆气氛者,王安石可算写到极致,他的《元日》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天祥:“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标签: